在此提醒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千萬不要小看書法知識平時多注意積累這10幾分,萬萬不可失去哦!去年高考,前年也考了書法知識占了9分呢!
01
2019高考語文試題(江蘇卷)
來源: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清晰文字版
2019年語文高考(江蘇卷)
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2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題。
書家和善書者沈尹默
“古之善書者,往往不知筆法”前人是這樣說過。就寫字的初期來說,這句話,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韻一徉,四聲清濁,是不能為晉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們作文,只求口吻調(diào)利而已。筆法不是某一個人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由寫字的人們逐漸地在寫字的點畫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認真利用它,彼此傳授,成為一定必守的規(guī)律。由此可知,書家和非書家的區(qū)別,在初期是不會有的。
寫字發(fā)展到相當興盛之后(尤其到唐代),愛好寫字的人們,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就產(chǎn)生出一批好奇立異、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創(chuàng)立各人所愿意的規(guī)則。凡是認為的規(guī)則,它本身與實際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會具有普遍的活動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滿意地沿用著它而發(fā)生效力。在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書家和非書家的分別了。
有天分、有修養(yǎng)的人們,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罵出一筆可看的字,但是詳細檢察一下他的點畫,有時與筆法偶然暗合,有時則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種皆工。既是這樣,我們自然無法以書家看待他們,至多只能稱之為善書者。講到書家,那就得精通八法,無論是端楷,或者是行草,他的點畫使轉(zhuǎn),處處皆須合法,不能絲毫茍且從事,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歐、虞、褚、顏諸家遺留下來的成績,就可以明白的。如果拿書和畫來相比著看,書家的書,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畫師的畫;善書者的書,就好比文人的寫意畫,也有它的風致可愛處,但不能學,只能參觀,以博其趣。其實這也是寫字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
六朝及唐人寫經(jīng),風格雖不甚高,但是點畫不失法度,它自成為一種經(jīng)生體,比之后代善書者的字體,要嚴謹?shù)枚?。宋代的蘇東坡,大家都承認他是個書家,但他因天分過高,放任不羈,執(zhí)筆單鉤,己為當時所非議。他自己曾經(jīng)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秉S山谷也嘗說他“往往有意到筆不到處”。就這一點來看,他又是一個道地的不拘拘于法度的善書的典型人物,因而成為后來學書人不須要講究筆法的借口。我們要知道,沒有過人的天分,就想從東坡的意造入手,那是毫無成就可期的。我嘗看見東坡畫的枯樹石橫幅,十分外行,但極有天趣,米元章在后邊題了一首詩,頗有相互發(fā)揮之妙。這為文人大開了一個方便之門,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習慣破壞無遺。自元以來,書畫都江對曰下,到了明清兩代,可看的書畫就越來越少了。一個人一味地從心所欲做事,本來是一事無成的。但是若能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那卻是很高的進境。寫字的人,也需要做到這樣。(有刪改)
15.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善書者不知筆法,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寫字初期,當時筆法還未被充分發(fā)現(xiàn)和利用。B.唐代愛好寫字的人漸多,有一批人好奇立異,自創(chuàng)規(guī)則,經(jīng)生體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C.二王、歐、虞、褚、顏諸家都是嚴格遵守筆法的典型,他們都屬于書家的行列。D.元明清三代,書畫創(chuàng)作每況愈下,作品越來越少,與守法度的習慣被破壞有關(guān)。
17.書家和善書者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
02
2018高考語文試題全國卷(二)
03
小編寄語
當然,字寫好了,不僅僅是考試可以加分,在學生平時的作業(yè)中,好的字能讓老師感覺更加親切,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在考試中,好的字必然能讓批卷老師得到賞心悅目的享受,多給幾分簡直太在情理之中了!在以后的工作面試、生活當中,寫得一手好字,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正所謂,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一生受益。